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「0與1之間的選項」-- 小學數學的「蠶食」減藥法

偷一點,減一點...安眠藥也可逐漸歸零
(圖片來源: 網路)
診間。上次是因為「失眠」來看的患者,這次回診拿藥。

「最近睡眠好些了嗎?」我問。

「好是好多了,只要有吃藥就睡得好。」

病患說完,卻心有遺憾似地繼續抱怨:「我就很想給它不吃,就是睡不著。」

最後,他很絕望似地下了結論: 「我看,這輩子是脫離不了安眠藥了!」

「有這麼嚴重嗎?! 做人不需要這麼極端哪!」

「醫生,我哪有極端? 就試過了,不行就是不行。」

「那你有試過吃半顆嗎?」
依照經驗,有一半的病人在此時就頓住了,還有吃半顆的喔?! 半顆可以睡嗎?


「那當然。有很多人從一開始就只吃半顆,這樣就能睡了。或許你的狀況好轉,半顆也行。」


另外一半的人沒有頓住,反而悲憤起來,因為…

「醫生~ 我試過了,沒效啦! 半顆就睡不著,還是得起來把另外半顆吃掉,就是得吃一整顆才行。」


「那麼,你有試過四分之三顆嗎?!」


「蛤? 四分之三顆是要怎麼剝?」


「喔,很簡單,剝掉四分之一,放在旁邊就好。」


「長條型的藥還好剝,圓的咧?!」


「也不難啊! 先剝成兩個半圓,其中一半再切一半,把四分之一的丟旁邊。」


「這樣錙銖必較有啥用處? 還不是得吃藥?!」

當然有差,安眠要能少任何一點,都是進步,都有減輕到身體的負擔,都能讓身體更快適應更低的藥物濃度。
大家都知道安眠藥物有「習慣性」,但只顧著抱怨身體會依賴藥物,卻忘記給身體循序漸進地建立「新習慣」。失眠患者突然間就把藥物停用,身體又不是機器,按個鈕就轉台,就不抗議(反彈性失眠)才怪。

溫水煮青蛙」就可以突破身體的慣性,以身體無法察覺的緩慢轉變,日積月累達成您想要的結果。例如: 減掉四分之一後,等待身體習慣一陣子,狀況穩定後,在進行下一次的減藥,變成減掉一半。同樣地,必須在等待一陣子,才能再進行下一階段。


通常減藥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太心急,一次減太多,或是減太快,還沒站穩現階段就往下一步走,導致身體反彈。


有些狀況下,減藥無法成功是情有可原的。就像是外在的壓力沒有消失,身體疾病尚未痊癒,甚至某些治療用藥就會導致失眠 (例如: 類固醇、干擾素…)。此時就不要堅持一定要減掉安眠藥,因為不見得更好。

「不吃安眠藥怎會不好?」有病人這樣質疑過。


「請想想,長期失眠比較傷腦? 還是每天吃一顆安眠藥比較傷身?」



當然是長期失眠更糟糕了,保證神經衰弱,精神不濟,容易出意外...,每天一顆安眠藥,身體還代謝得了的。

「但,醫生,我很怕會洗腎耶~!」

「喔,安眠藥絕大部分是由肝臟代謝的,怎麼會去洗腎?!」

「那現在這麼多人洗腎,不都是西藥吃多了造成的嗎?」

「非也非也,台灣洗腎最多的原因是因為『糖尿病控制不佳』、『腎臟病變』,並非服用醫師處方藥物。有可能傷害到腎臟的止痛藥物或抗生素,醫師都會酌量使用,不要自己亂吃就不會有問題的。來路不明的藥物、草藥,才是最危險的。」

結語: 
  1. 無法完全不吃藥睡的話,您試過減半嗎? 如果還是不行,您試過減一半的一半嗎? 減的量讓身體無法察覺,通常就能偷渡成功!
  2. 只要能減任何一點點,長期累積下來,安眠藥物是可以滴水穿石逐漸「歸零」的。

沒有留言: